东信娱乐-地址上世纪八十年代,桃酥可算是非常不错的奢侈点心了,一斤一包,虽用厚草纸裹着,但隔着纸都能闻到香味。过去在家里,这好东西一般都是锁在柜子里的,钥匙大人都随身携带,小孩子们想吃,还要好好表现才行。
桃酥是南方北方都喜欢的一道传统小吃。桃酥金黄酥脆,入口即化,口口醇香,除了直接吃,它还有一种最神奇的、传了好几代、如今年轻人一吃就上瘾的吃法——桃酥泡奶,即将一个桃酥掰成小块,泡入浓浓的奶中,看着桃酥慢慢膨胀到一倍大,慢慢地在牛奶中软化,待稍有散开那一刻,立即捞一大勺入口,融合了面香、蛋香、油香与奶香的桃酥,在口中绵软柔滑,醇香浓郁,每一口都吃得非常动心。
桃酥据说在古代它原叫“陶酥”,相传是在唐朝初期,景德镇周边县市乐平、贵溪、鹰潭等地的农民纷纷前往做陶工,当干活很忙时,一位陶工没时间吃饭,就将自家带来的面粉搅拌、做成团,放在窑炉表面烘培,也就有了最早的“陶酥”。又由于这位陶工常年咳嗽,平日习惯吃桃仁止咳,故在“陶酥”中加入了桃仁碎末,后来经人们口口相传,也就成了谐音“桃酥”。
桃酥出现以后,当地百姓都很喜爱,又经进一步改良,加入了一些当地的特色食物。到了唐朝天宝年间,桃酥被传至宫中,工艺更成熟,口感更好,也就成为宫廷常见的一款点心——“宫廷桃酥”。
夏言与严嵩是江西老乡。夏言天资聪敏、文才横溢,《明史》说他,仪表堂堂、眉疏目朗、声音清亮,“每进讲,帝必目属,欲大用之”。
正德皇帝驾崩后,嘉靖皇帝继位。年轻的嘉靖帝继位不久,看清了当时朝政的混乱局面,开始整顿朝纲,诛杀了明武宗留下的一大批佞臣,又挑选大臣之中有才干、忠诚可靠的能臣,其中就有夏言。夏言也因此得到了重用,开始青云直上,从兵科给事中做到礼部尚书,又顺利入阁,不久就成了内阁首辅。
严嵩因身体不好,早年从翰林院告病回籍,在钤山读书十年。在得知夏言担任礼部尚的时,严嵩还没有担任什么重要职位,为了能被提拔重用,严嵩就凭着与夏言都是江西老乡的关系极力拼命讨好他。
一次,严嵩在家中设宴,令下人请来夏言,可是夏言谢绝了严嵩的好意,于是严嵩跑到夏言家门前,撩起衣袍,跪在夏府前。夏言见他如此恭敬也不好意思谢绝,便到严嵩家中赴宴。
宴会上,严嵩趁机讨好夏言,一边劝酒布菜,一边甜言蜜语,令夏言十分高兴。自此以后,严嵩成为了夏言的知己,夏言也多次在嘉靖帝面前大力推荐和提携严嵩。
有了夏言的引荐,严嵩得到了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机会。嘉靖十五年(1536),严嵩迎来重要转折点,升任礼部尚书。然而,夏言与严嵩的同乡之谊却愈行愈远了。
嘉靖朝的后半期,本来就崇信道教的嘉靖帝开始愈发沉迷,对世间事不感兴趣,每日就是修仙证道、建醮设坛、祷告天帝,以求长生不老。夏言见状多次上书劝谏,认为对国家社稷不力,但嘉靖帝十分反感,夏言也渐渐失去了信任。
而此时的严嵩恰恰相反。他极力讨好皇上,如明朝衣冠制度规定,皇帝的帽子应该是乌纱折上巾,崇尚道教的嘉靖帝将帽子改为了香叶冠。一日,嘉靖帝将5顶沉香水叶冠分别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认为不符合朝廷的礼仪没有戴,而严嵩每次出朝都戴,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嘉靖帝见状,越来越喜欢严嵩。
后来严嵩得势,逐渐面露真颜。他开始大肆收敛钱财,又编造罪名,恩将仇报害死了夏言,还株连九族,夏言的后裔们只能逃命。他们一部分逃到上清挂洲村,一部分藏在今龙头山下,身上带出来的盘缠很快用完了,就只剩一点干桃酥饼。他们一边吃着最后的桃酥一边咒骂严嵩,吃着吃着就突然想到,不如就做桃酥饼生意,于是宫廷桃酥的技艺就会这样被传了出来。
再说严嵩,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被夏言所培养的徐阶设计,以蓝道士的谶语而被嘉靖帝所厌恶,徐阶借机成功除掉了严嵩。
再说桃酥,后因得到清朝皇室的重视,又进入了紫禁城。据记载,慈禧太后晚年一般住在颐和园,由内外饽饽房供应满汉糕点,如“万寿庆典”献上点心有:万字饼、福字饼、禄字饼、吉祥饼、福寿饼、长寿饼、鹤年饼、七星饼、松寿饼、如意酥、百花酥、三桃酥、花桃酥、松仁酥等。其中,桃酥类的就占5种。还据说慈禧太后认为,桃酥有延缓衰老、乌发美容之效,还下诏命面点师进宫为其专门制作桃酥,并在每次用膳后坚持食用。
现在,各大超市都有桃酥售卖,新的品种也出现了很多,如桃酥王、小桃酥、三桃酥、松仁酥等等,但要做得好吃,据专门做桃酥的面点师讲,面粉和烘烤的火候都很有讲究,尤其是宫廷桃酥,不但面粉的选择不一样,配料也细致讲究,口感更细腻、浓郁、酥脆,入口即化的感觉也更好。 下午小憩之后,吃一碗奶香浓郁的桃酥泡奶吧,一口接一口,好吃的开始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