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牛注册」平台测速
首页「三牛注册」平台测速
 
主页〞大时代娱乐挂机〝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30 11:07   文字:【】【】【

  主页〞大时代娱乐挂机〝主页临川菜梗是江西省抚州市的独有的一种特色小吃。主要以新鲜芥菜梗为原料,用辣椒、大蒜等辛辣配料腌制而成,风味独特,以辣为主,三味兼备,既可备蔬菜淡季佐餐需要,又是平日下饭时开胃的最好小菜。临川菜梗还流传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是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王安石钟爱的食品,由他母亲腌制创造而成,后因王安石担任北宋宰相期间上贡给皇帝品尝,深得皇帝喜爱从而名扬全国。抛去这些历史光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临川菜梗的发展却逐渐陷入了困境,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品牌营销与推广,近几年来临川菜梗的消费人群一直局限在抚州地区,造成走不出去的尴尬局面。同时市面上同类型的开胃菜类型层出不穷对品牌的发展形成威胁,一场全新的营销改革势在必行。

  制作临川菜梗的主要的原材料为芥菜,芥菜是常见的蔬菜之一,芥菜生产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并且生产投入少,制作流程简单,投资风险也小。产品成本是定价的最低经济界限,低廉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使得临川菜梗在产品定价方面颇有优势。

  食品类产品想获得广大民众的青睐,与食物的口味密切相关。传统的临川菜梗分为甜菜梗、咸菜梗、辣菜梗三种味道,每种味道的菜梗在制作过程中的辅料不一样,口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民众喜好选择皆有差异,多种味道可以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选择。

  临川菜梗的原材料芥菜中蕴含丰富的维生素成分,具有补充钙质、开胃消食等多种功效。因为芥菜是钙含量比例较高的蔬菜,每一百克芥菜中的钙含量达到二百九十四毫克,营养价值很高。其次,芥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能增进胃部消化功能,引起食欲。

  任何商品想要成功的占领市场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市场定位,参考同类型竞争者的所设定位,针对潜在顾客的口味偏好程度,精心塑造出品牌产品与众不同的形象,显现出与同类产品的差别性,这样才会更具有竞争力。临川菜梗产品在进入市场初期,采用迎头定位方式,盲目的与同类商品进行竞争,没有突出产品的优势,在顾客心中塑造的形象模糊,未能争取有利的市场地位,竞争力薄弱。

  临川菜梗一直以来欠缺市场包装和市场推广。不像乌江榨菜、王致和豆腐乳等同类产品重视营销推广,投资大量的经费在产品宣传上。例如,乌江榨菜提出出“三榨”概念,“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等广告口号循环投放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给广大民众造成挥之不去的清晰形象。而临川菜梗一直乏较强的品牌宣传意识,销售渠道又简单,影响力较小。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蓬勃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物质水平升高。但是忙碌的工作、学习节奏却引起现代人亚健康状态比例提高。现代人经常出现三餐不规律、消化不良等状况,因此开胃即食菜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从“食”入手,吃的更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绿色的、增强营养的食品。临川菜梗产品刚好符合民众新兴的购买理念,菜梗不仅美味,同时还是食疗佳品。能够辅助治疗疾病,及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主要得益于菜梗的原材料芥菜,《本草纲目》里介绍,“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是如今胃病患者的食疗食物的不二之选。临川菜梗这种绿色健康食品满足人们如今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存在着许多市场机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目前,生产制造临川菜梗的企业规模都不大,大多是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和农家自建作坊,政府缺乏监督管理条例,产品的整体质量得不到保证。与此同时品牌由于缺乏确切的市场定位,同质化现状严重。临川菜梗可大致规划在开胃菜产品范畴之内,而王致和豆腐乳、乌江榨菜等知名品牌领先占据消费者市场,对于市场份额较小的临川菜梗而言造成竞争威胁。如今开胃菜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内相同类型的产品系愈来愈多,都想瓜分市场,分一杯羹,市场威胁进一步加剧。

  每个品牌都应该确定市场定位,明确的市场定位可以塑造品牌的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增强竞争力。同时市场定位也是进入目标市场的攻击点和防守点的选择。把握好市场定位,才能更好占领大众市场。临川菜梗可以将品牌定位多种口味的绿色开胃食品。这样可以同时满足现代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一方面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多样的口味迎合不同地区群众的口味。另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绿色食品生鲜健康,拥有开胃消食等效果,可以让消费者产生独一无二的品牌联想,产生一定的忠诚度。品牌在明确市场定位和细分目标市场之后,就要根据自己的战略能力,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临川菜梗起先选择的是无差别性营销策略,只考虑市场需求的相同性,而不思考其中差别化,采用单一化的产品、价格、促销方式去吸引更多的顾客。然而品牌长期采取这种策略,销售一直局限在江西地区,盈利性也并不乐观。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就应该重新制定目标市场战略。生产临川菜梗的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要综合考虑这类企业面临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如原料的供应充足与否,市场内同类性产品相似性,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以后。品牌应采用集中性市场营销策略,集中临川菜梗开胃、利气豁痰、生产成本较低等优势力量,有利于产品打开销路,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产品质量高低是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如今,市场内临川菜梗种类繁多,质量却良莠不齐。许多户贩卖自家生产的临川菜梗,存在违规生产等情况,质量得不到保证,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不合格产品使得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造成品牌美誉度降低。对此,临川菜梗应该加强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对产品的质量等级、生产加工、包装的规格实行统一的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食品标准,获得消费者认可。同时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把关好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同时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参与进来,可以建立一个临川榨菜协会,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开展产品的质量整治和资源整合,规范化生产。

  销售渠道是指提供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主要途径,主要环节包括批发商、零售商或商。临川菜梗一直采用传统的销售渠道,现有销售主要局限于本地的大型超市、小型超市和街边的便利店等地,销售费用较低但是市场竞争压力大。临川菜梗要想在攻克下更广大的市场,走出省外。首先,要充分利用传统的销售渠道,培养出一套自己的中间商、商、零售商。同时规划区域性销售,除了抚州本地外,进攻南昌、吉安等周边市场,聘请专业的区域经理管理业务,划分南北方区域市场。其次,开拓网络渠道,采取网络销售。临川菜梗可以实施线上销售,在淘宝或者京东这种购物平台上开设大型官方网络商店,省去繁琐的经销商环节,利用网络渠道去销售更多的产品,降低成本,扩大销量。

  目前阶段而言, 临川菜梗的主要消费群体依旧局限在江西省抚州市,外地市场占有率较低。俗话说得好,好产品也需要巧吆喝,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离不开合适的营销推广策略。现今步入信息化时代,民众可以从多样的途径来了解产品信息。品牌可依据产品定位与目标消费群,采取合适的广告手段,进行大量推广。首先,品牌可利用报纸、杂志等传统渠道进行宣传。其次,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可以帮助企业扩大渠道推广自己的品牌,网络营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品牌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影响力,邀请多个网络大V或者知名公众号发博文打广告,突出临川菜梗小吃的优势,吸引民众购买兴趣。也可利用网络时代消费者的“跟风心理”这个特点,进行事件营销打响品牌知名度。

  [1]柳思维.营销战略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

  [2]熊亚丹,曹裕能.临川菜梗的市场营销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

  [3]阮金玉,金秀玲.余姚榨菜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5,28.

  我国历史上食品价格上涨曾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1985年、1988至1989年和1993至1995年三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上年或当年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的,而2006年底至2008年的价格上涨也是从粮食价格开始,此后,猪肉、食用油、其他食品类价格陆续上涨,最后带动生活消费品及其居民消费价格的快速上涨。2009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粮油价格又出现了快速上涨,并带动了以粮油为原料的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对CPI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河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因此对河南省食品价格走势及其对CPI的影响进行调研分析,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2009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负增长,但食品类价格出现了上涨,全年累计同比上涨1.3%,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出现大幅上涨,11、12月份,食品类价格指数同比分别增长4.1%、7.5%,环比分别增长1.1%、4.3%(详见图1)。

  (一)受国家托市收储政策、季节性等因素带动,小麦价格小幅上涨。据企业商品价格监测显示,河南省12月份,白小麦价格月环比上涨2.7%,红小麦价格月环比上涨1.86%。小麦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性因素的影响。10月下旬,国家公布了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0.9元/斤、0.86元/斤和0.86元/斤,均比2009年提高了0.3元/斤。2009年,全省收购夏粮233.5亿公斤,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218.85亿公斤,平均收购价0.904元/斤,高于政策性收购价。而其他市场主体按市场价收购的14.65亿公斤中,平均收购价已达到0.914元,斤,部分地区甚至现出了每斤1元的高价。二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伴随着节日面粉市场需求旺季的来临,经销商和面粉加工企业购销积极性有所提高,国家小麦拍卖成交量稳步增加。据统计,2009年12月份全省小麦成交均价较9月份增长1.7%。预计近期小麦市场需求将稳步上升,价格保持高位。

  (二)受产量下降、市场需求增强及政策性因素影响,玉米价格小幅上涨。据企业商品价格监测显示,全省玉米价格2009年12月份环比上涨10%。原因一是11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局部地区遭遇暴雪,部分地区玉米供应紧张;二是玉米深加工行业和生猪养殖行业对玉米需求开始恢复增长,市场预期近期国家托市收储政策即将出台。此外,农户存在惜售心理,后期玉米价格继续震荡走高的可能性较大。

  (三)消费需求旺盛导致猪肉价格反弹。2009年以来,河南省猪肉价格出现了几次起伏过程,1-5月份,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并跌破成本价。6月份,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政府冻肉储备收储措施,受此影响,猪肉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并持续上涨了4个月。10月份,价格出现回调,11月份猪肉价格再度上涨,并持续到12月份。据企业商品价格监测显示,猪肉价格11、12月份环比分别上涨0.3%和4.2%。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天气转冷,猪肉消费旺季到来,市场需求季节性增强。二是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居民医保、低保的受益面扩大,惠农补贴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增加了肉食产品的支出。2009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71.6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88.5元,同比增长11%。收入增长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567亿元,同比增长9.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为3388.5亿元,同比增长11%。

  (四)气温大幅下降推动蔬菜价格上涨。受气温大幅下降影响,全省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常见蔬菜价格出现了8%-150%不等程度的上涨,其中生菜、菠菜、韭菜涨幅明显,分别上涨176%、98.2%和70.4%。2009年6月份,大蒜价格开始出现明显上涨,12月4日批发价格达到7.24元/公斤,较上年同期的1.77元/公斤暴涨309%,主要是由于前期市场过分炒作,但近期涨幅明显放缓。

  (五)油料作物价格及节日因素等上涨推动食用油价格上涨。据企业商品价格监测显示,除大豆外,12月份,全省花生仁、芝麻、葵花籽、油菜子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5%,受此影响,菜子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籽油、色拉油价格月环比分别上涨3.05%、4.98%、1.8%、17.158%、3.33%、1.81%。食用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油脂价格上涨。据统计,12月份均价,加拿大油菜子CNF价(离岸价+运费)466美元/吨,环比上涨2.4%,同比上涨21.7%;南美豆油CNF价912美元/吨,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28%;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离岸价777美元/吨,环比上涨8.6%,同比上涨45.6%。二是国家提高了大豆等原料收储价格,推动了食用油价格上涨。三是随着春节的临近,食用油进入销售旺季,市场需求增强。

  一是国际市场价格走高。我国粮食价格尤其是油料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需求量50%以上来自进口。2009年7月份以后,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开始上涨。12月上句,芝加哥大豆、豆油期货价格分别比9月下旬上涨13%和16%。国际市场大豆、豆油价格上涨,不仅导致大豆进口成本增加,还带动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二是生产成本不断上升。2009年11月份、12月份河南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5%和2.3%。分类来看,饲料、化肥、种子及农膜的价格均大幅上扬,直接推高了粮食生产成本。调查显示,58.8%的调查对象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生产成本上升带动。

  三是天气、油价等推高运输成本。冬季雨雪天气较多,不仅食品运输困难,而且运输成本提高。同时,近期成品油价格上升,水、电、气和服务价格上涨,运营成本上升,对食品价格上涨产生拉动作用。

  四是部分农民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春节临近,农民对粮油产品的自需量增加,手中余粮减少,部分农户惜售心理进一步增强,带动粮食价格上涨,进而引发食用油、肉类价格上涨。

  五是春节前消费量增加。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和消费旺季的到来,居民对粮食、食用油、肉类及蛋

  类等食品的需求稳步上升,尤其冬季腌腊肉、灌香肠的居民增多,对肉类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从而推动食品价格整体上涨。调查结果显示,25%的调查对象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一是食品整体供应充足。2009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国家连续7年增产,河南省连续4年年产量均在千亿斤以上,粮食库存较大,供应比较充足,食用油及蛋类市场供应也比较充裕。同时,在经历2007年至2008年初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后,政府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生猪出栏持续增加,2010年生猪供给比较充足。

  二是国家调控能力较强。调查显示,50%以上的生产企业认为国家对食品价格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相继建立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肉蛋等产品收储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食品消费支出占比降低。2000年,我国农村、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9.1%和39.4%,而2008年分别降至43.7%和37.9%,食品支出的降低将减弱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

  四是国内外需求依然不太旺盛。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前国际需求萎缩态势尚未根本转变,出口依然不太乐观,国内供给依然比较充裕。在国内需求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商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价格产生抑制作用。

  结合以上影响食品价格走势的因素,我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食品价格指数进行预测。首先,将2006年以来的月度食品价格指数转换为以2006年1月份为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采用的方法为将每期的月度环比指数进行连乘。然后,利用EVIEWS软件将转换后的原始序列及其差分作图(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食品类价格指数具有明显的AR效应,进行模型估计,得出如下结果:

  利用上面方程,对2010年食品类价格指数进行预测,并生成曲线年食品类价格指数呈现连续上涨趋势,通过模型预测,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在10%左右。

  我国CPI构成中,食品类权重为33.6%,食品价格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CPI运行的基本趋势。如图4所示,食品类价格指数与CPI走势基本一致,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99。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价格上涨将带动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二是食品价格上涨还会间接带动其他相关商品生产成本的提高,继而刺激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如2004年的短期通胀来自于当年粮食价格的上涨,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则成为2007年CPI涨幅扩大的重要动因。

  图5表示CPI对食品类价格指数一个新的冲击的反应,虚线代表反应的区间,实线代表反应的平均水平。从图5可以看出,CPI对食品类价格指数一个新的冲击将会做出迅速反应,第2期以后,呈现逐渐消退趋势,至第8期减弱为0。

  通过上述分析和模型预测,2010年河南省食品价格上涨10%左右;根据食品类商品占CPI的比重,预计食品价格上涨将推动CPI上涨3.3个百分点左右。

  [1]黄燕.核心通货膨胀的界定与衡量[J].上海金融,2004,(10).

  仅7月28日一天,国家发改委就联合多个部委一次性了三个,分别涉及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油收购政策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关于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粮油收购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说,将严控利用灾害天气哄抬粮价,对违法企业执行取消政策性粮油收储资格,三年内不得从事政策性收购的处罚,对已经收购入库的要退出政策性库存统计,扣回费用利息补贴。

  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如此密集地涉农政策和信息,所指向的都与农产品价格的调控相关,凸显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

  除了最低收购价、增加投放量等直接调控价格的手段,调控政策还指向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更深层次问题。随后两天,国家发改委又就玉米(资讯,行情)进口、农业机械化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在近日所有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是骨干企业将被“收编”进入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按照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的《关于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的通知》,类似中粮集团这样的农产品“巨无霸”或将在中央以及地方的农产品宏观调控中占据重要位置。

  “骨干企业一般都是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可以扬其长避其短,促使它们承担社会责任,保持合理盈利,稳定市场,避免其操纵市场,带头涨价,放大波动,损害消费者利益。”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李国祥说。

  上述部委称,将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辅之法律、行政等手段,使骨干企业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为政府调控服务。同时,将规范准入条件,建立进入退出机制,适时调整更新企业名单。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受小麦价格冲高以及大豆8月关键生长期天气因素不确定影响,国际市场上主要粮食价格上行空间已经打开。在当前天气敏感季节以及整个农产品市场浓厚的多头氛围影响下,国内外粮食价格短期强势格局有望保持。

  “国际农产品价格走高是近日国内期货市场粮食品种上涨的主要原因。”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认为,国内农产品市场整体走强,多个品种迎来突破性上涨行情。天气因素如东北地区和南方各省的涝灾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增强市场的看涨心理预期,需要持续关注。

  世华财讯分析师沈振东认为,短期来看,国内农产品市场在天气忧虑、现货价格坚挺、养殖业需求提升以及市场通胀预期加剧等因素影响下,有望继续保持强势格局。但是国内农产品期价高位追涨风险仍然存在,其影响来自政策面,目前中国政府管理通胀预期的决心较大,且密集出台的政策将抑制国内农产品价格的过度上涨。

  最近,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一次演讲中就说,“假如我现在20岁,肯定放弃金融,去学习农业,因为在未来几十年中,农业酝酿着巨大的机遇,农民会比基金经理富裕得多。”

  中金公司则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自政策确立以工哺农时代到来至今,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同时,在经历一段时期以来的政策呵护与企业努力之后,农业板块投资主线已不再是完全受政策与农产品价格波动驱使下的周期性靶向投机,进而开始出现萌动中的长线投资理念与相应投资标的,使得农业投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农业产业可能会将迎来发展机会。至少有三个理由让我们可以中长期看好农业。首先,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国家惠农政策长期利好农业板块。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第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开始从“吃饱”到“吃好”、“吃得健康”转变,进而导致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这将给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第三,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异常天气、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供需平衡存在被打破的风险,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这将给农业板块带来一定的支撑。

  从长远来看,全球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其深刻的背景。长期以来中国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而奉行的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取向将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可能已经从“农业哺育工业”的时代逐步转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

  就近期来看,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三农问题可能再次为市场所关注,农业板块面临中短期投资机会。而从更长期的视野来看,中国农产品需求将持续旺盛,中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将日益提高,布局农业可能成为未来投资领域的重要主题。

  回到资本市场,A股市场中农业板块给投资者的印象是整体盈利能力不强,治理结构不佳。事实上,近年来农业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较为明显。2010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共有30家农林牧渔以及下游的食品、饮料企业上市,大农业板块的上市公司数量大大增加(表1),其中不乏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与此同时,农业也吸引了大量私募股权投资。东方艾格数据显示2006年私募投资于农业仅0.56亿美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14.89亿美元,一年超过了过去4年的总和。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股的投资时代已经到来。你可以不像罗杰斯所说,做一个农民,但至少你要配置一定的农业股。

  中金公司分析师袁霏阳认为,未来农业板块行业趋势与政策看点将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产前支农产业科技化,对应产前(即农资)板块中的种业和动物疫苗板块;二是产中农产品生产领域产业化与集约化,对应产中(即农产品种植与养殖)始见于禽畜养殖板块中快速产业化与集约化过程中脱颖而出的急先锋;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集约化与扁平化,对应于天然水域从事高附加值水产品养殖并且通过品牌化建设不断拉近与终端消费者距离的业务模式;四是产后农产品加工领域精深化与品牌化,对应大型农企持续投资于产业链一体化建设从而产生规模持续放大与新业务单元不断应运而生的效应。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农业板块长效标的以及资本市场乐于持续追踪的目标。

  瑞银证券分析师王鹏认为,在创新推动下,“新农业”公司的投资价值大大提升,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根据瑞银证券的统计,从2005年以来,A股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持续优化,盈利表现有所提升,ROA 从1.2%提升到2010年的4.9%,远超市场平均水平表现,ROE也从2.0%提升到2010年的9.2%。此外,从毛利率来看,农业板块毛利率水平从2005年23.3%到2010年23.1%,基本稳定,而市场则从21.7%下降到19.8%,农业板块依然好于市场表现。

  瑞银证券分析师王鹏指出,“新农业”的生产力突破来自于新商业模式的积极创新,生产活动聚焦于效率提高和食品安全保障,包括推广生态/绿色/有机养殖、引入全套标准化质量检验体制、引入实时监督机制提升消费信心,自建销售渠道配送高端农产品等等,优化了土地劳力信息和资本的组合,推动中国农业从小农经济快速走向规模化和品牌化。

  近几年来,中国农业面临“量”和“质”的两个矛盾,一是农产品需求不断上升和农业资源有限的矛盾;二是日益增长的优质食品需求和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矛盾。而近年来中国粮食多年增产,缓解了“量”的矛盾,“质”的矛盾已经上升成为当前食用农产品市场发展的主要矛盾。王鹏认为,要解决主要矛盾,一是要靠产业链一体化,二是要靠品牌化。

  产业链一体化是指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供安全的农产品。目的是应对劳力成本提高,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充分利用资源,同时化解原料供应和市场波动风险。目前,创新的一体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如“饲料―育苗―养殖―屠宰―零售”的物质产业链,又有如“担保借贷―提供生产资料―回收产品―共享收益”的金融产业链由于目前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仍较低,规模企业容易获得超额利润,这些产业链模式是具备盈利能力的,因而也是有活力的。

  品牌化是指提供优质产品满足高端消费需求。企业重构并创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以企业信用为食品安全“背书”,“优质”更易被识别和普及。

  “在农业领域,我们认为仍有大量投资机会。我们预计,在农业耕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流转、农村金融模式创新和农业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机制潜力,将是创新的活跃领域,也是投资重点。”王鹏表示。

  从行业层面,王鹏推荐有科技优势的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具有定价能力的品牌公司和具有产业链优势的龙头企业。从公司层面,推荐种子行业的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两家公司,以及海洋养殖行业的獐子岛、好当家等。

  农作物种子处于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上游,对于农作物增产以及品种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子行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特点。2011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目前市场普遍预期2012年中央1号文件将明确扶持农业科技发展。如果国家政策符合市场预期,种子行业将明显受益。

  中金公司分析师袁霏阳认为,近5年来,根据种业板块相对于农业板块的估值溢价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 年-2009 年):行业拐点已现,“市场”落后于“行业”。在这个阶段,种业公司业绩实现了100%的复合增长,而农业板块整体业绩复合增长率仅为7%。种业板块股价相对于农业板块上涨141%,而期间种业板块相对农业板块的估值水平却从溢价135%,大幅下跌至折价25%。在此期间,种业板块的股价相对表现显然大幅落后于种业板块业绩的高速增长。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市场对种业的热情还没有被充分点燃,而种业本身的急剧变革却正在发生。

  第二阶段(2010 年):种业政策年,“行业”落后于“市场”。在这个阶段,种业公司业绩实现了97%的增长,而农业板块整体业绩增长率提升到30%,差距显著缩小。种业板块股价相对于农业板块上涨52%,而种业板块相对农业板块估值水平却从折价25%上升到溢价77%。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市场对种业的热情已经被充分点燃,政策预期进一步助推了市场热情,而市场对种业经营的风险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我们认为2010 年的种业市场充满了政策的味道,我们将其称为‘种业政策年’。从2010 年初中央1 号文件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到2011 年初国务院具体意见出台之间,政策预期贯穿2010 年种业市场始终。除了对行业发展的宏观政策预期以外,国家对种业市场假冒伪劣行为的打击力度的增强,也为品牌企业提升产品价格和销量提供了正面作用。”中金公司分析师袁霏阳如此总结。

  第三阶段(2011 年至今):政策靴子落地,“市场”反映“行业”。在这个阶段,种业公司业绩同比下滑20%,而农业板块整体业绩却增长32%,种业板块业绩增幅低于农业板块。种业板块股价相对于农业板块下跌20%,而期间种业板块相对农业板块估值水平也从溢价77%滑落到溢价62%,这是个“行业”落后于“市场”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鲜明特征是种业相关政策先后出台,并无实质性超预期内容,市场关注焦点回归基本面。

  回顾五年来的A 股种业板块运行特征,袁霏阳认为,市场对板块的认识存在从“非理性”,到“过激”,再到“回归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市场对种业认识程度、理解深度的增加而步步推进的。

  “因此,展望2012 年甚至未来更长时期的种业板块表现,我们认为其总体特征应该表现为对基本面的高度关注和深度挖掘。无论从宏观政策层面,还是从微观企业层面来看,种业基本面的变革都仅初露端倪,种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袁霏阳表示。

  具体品种来看,袁霏阳看好国内水稻种子领军企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以及国内玉米种子翘楚登海种业,均给予“推荐”评级。

  大农业板块中被机构普遍看好的另一个子板块是油脂行业。尽管油脂行业盈利复苏进程虽因受到海外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而有所迟滞,但趋势不变,而且当前也已步入一年中的油脂消费高峰。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今年上半年,全球产量第二和第三的巴西、阿根廷大豆产量均大幅超越预期,油脂行业出现一定的调整,而进入下半年后,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美国开始进入产出季。而根据此前的播种面积及单产数据,美国产量同比下降是确定性事件。因此,对于油脂行业而言,正在面临转机。

  随着食用油限价的放开,金龙鱼、福临门等食用油巨头在8月末都对旗下主要产品进行了提价,涨价幅度在5%-10%。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蒋小东认为,从需求侧来看,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中国由于上半年食用油限价及饲料业不景气,国内压榨企业全行业出现大幅亏损,(上接第12页) 造成中国大豆进口放缓,今年前9 个月进口总量为3770 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4016 万吨),5 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但好的情况正在显现:压榨利润由8、9 月份的负值变为目前的30-50 元/吨。前期由于国家抛储,市场持续有低价大豆供应,因此压制了豆油和豆粕价格的回升幅度;目前饲料需求的拉动再次成为市场的主流,预计豆粕价格在后一阶段将显著强于大豆,从而带动压榨利润回升。

  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网发表的《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整个市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酒行业塑化剂严重超标成了广大消费者议论的焦点,也造成了整个酒消费市场的恐慌。在证券市场上,整个酒类板块应声下跌,一日市值蒸发高达300多亿元,其对酒相关行业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分析塑化剂事件对酒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先定性分析对酒鬼酒带来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延伸到白酒行业以及其他酒行业,包括啤酒行业、黄酒行业、葡萄酒行业、软饮料行业及其他酒类行业,并最终考虑该事件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影响。最后采用事件研究法来定量分析塑化剂事件对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

  2012年11月19日塑化剂事件曝光后,酒鬼酒马上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临时停牌,并在接下来的连续三天都是停牌状态,从11月23日开始复牌后,复牌当天就是一个跌停板,并持续到未来三天,11月29日跌幅虽然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6.82%的跌幅,11月30日有个出乎意料的0.21%的上涨,虽然幅度非常小,这对酒鬼酒已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但好景不长,次日酒鬼酒继续下跌,幅度也较大,达到了6.28%。从塑化剂事件以来的两个星期,酒鬼酒的股价由47.58元下降到27.32元,两个星期累计降幅达42.58%,市值在两个星期内蒸发了65.83亿元,损失巨大。

  在财务上具体表现是短期销量大跌,营业收入下滑,进一步使得公司利润和现金流的下降。

  在2012年前三个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比较稳定,然而塑化剂事件发生在第四季度,销售收入迅速大幅下滑,由第三季度的54,931.43万元下降到第四季度的17,372.26万元,降幅达到68.37%。

  酒鬼酒销售业绩大幅滑坡使得营业利润受到很大影响。酒鬼酒营业利润在2012年前三个季度均稳步增长,平均增长率为32.37%。然而塑化剂事件使其由第三季度的26,844.14万元下降到第四季度的2,587.22万元,降幅达到90.36%。

  营业利润的减少势必将给公司的现金流带来影响。酒鬼酒2012年前三个季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平稳上升,然而四季度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使其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值,即-25,990.89万元,降幅为247.67%。酒鬼酒为制酒生产企业,需求资金较大,其将不得不面临资金压力。

  2012年11月19日塑化剂事件爆发后,白酒指数的波动以及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对比如下图:

  白酒指数在事件前三天比较稳定,略有上行的趋势,第四天跌幅较明显,事件后的两个星期白酒指数总体趋势是下降,尤其是2012年12月3日,下降较快。

  白酒指数的下行说明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疲软,白酒的市场需求下降。另外事件爆发后,国家相关部门会制定塑化剂含量标准并对白酒行业展开清查,塑化剂含量超标的企业将面临整改或者被收购的命运,这将加速行业内重整和洗牌。

  其他相关行业包括啤酒、黄酒、葡萄酒、软饮料以及其他酒类5个子行业,各行业指数波动情况以及与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对比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5个细分行业总体趋势是下跌,虽然葡萄酒指数、其他酒类指数中途有短暂的上行。其中软饮料指数下降较为明显,幅度也较大。这都说明塑化剂事件对这些子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消费市场对这些行业的信心下挫,需求下降,最终会使得这些行业经营业绩出现下滑。

  事件爆发后,食品指数在前五天比较平稳,说明整个食品行业对事件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第六天开始便有了下行的趋势并一直持续,总体上塑化剂事件给食品整个行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将会打击食品尤其是酒类消费的积极性,整个食品行业将会出现短期的需求疲软。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统计方法,是在研究当市场上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股价是否会产生波动,以及是否会产生“异常报酬率”,其分为六个步骤,包括:定义事件与事件窗、选择研究样本、选择正常收益的模型、异常收益的估计、异常收益显著性的检验以及实证结果与解释。本文中事件日为2012年11月19日,其前后各20个交易日组成了事件期,估计期为事件期前的120个交易日。样本为整个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剔除了B股以及特别处理的公司后剩下58家公司。

  在模型上,目前主要包括均值调整模型、市场模型以及市场调整模型三种。均值调整收益模型假定某种证券i的事前期望收益等于一个常量Ki ,也是其在事件期的正常收益。非正常收益等于观察到的收益与预期正常收益之间的差额。而市场模型是某一证券对市场证券组合收益相关的统计模型,其假定市场中任何证券的收益与市场投资组合的收益之间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

  目前国外采用较多的是市场模型。在国内,陈汉文、陈向民两位学者采用模拟抽样的方法对广泛采用的这三种基本模型结合中国证券的交易数据进行了经验比较,结果得出采用均值调整模型比较适合中国市场[1]。因而,本文将结合市场模型与均值调整模型来共同定量分析塑化剂事件的行业影响。同样先从酒鬼酒公司开始分析,并逐渐扩展到其他相关的行业,其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清晰地得到,塑化剂事件的影响最大的是酒鬼酒公司,两种模型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分别为-84.88%、-59.96%;其次是白酒行业,影响也较大,累计异常收益率也分别达到了-27.11%、-31.35%;接下来是黄酒行业,至于其他行业,累计异常收益率均为负,受到了该事件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分别为-9.91%、-13.04%。另外,事件期累计异常收益率的最低谷大多出现在第10天。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在全国24个省市建有5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员工近2万名,总资产达60亿元,已形成年产饮料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及与之相配套的制罐、制瓶、制盖等辅助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含乳饮料、瓶装水、碳酸饮料、热灌装饮料、罐头食品、医药保健品六大类30多个品种的产品,其中瓶装水、含乳饮料、八宝粥罐头多年来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16年来娃哈哈共为国家创利税84亿元,上交税金25亿元,累计销售产值410亿元,并连续五年荣获中国饮料行业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第一,成为中国最大、效益最好的食品饮料企业。公司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二十家企业”之一,荣膺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称号,瓶装水还获得中国品牌的最高荣誉——“中国名牌” 的殊荣。与此同时,2003年12月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会议网、新财富和搜狐网联合举办的“21世纪经济论坛三亚年会”上该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被评选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

  1、继续加大资本输出、品牌输出的力度,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建立自己的分公司,形成销地产,扩大市场占有率;

  2、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公司的品牌和资金优势,进入服装、日化等行业,逐步向多元化企业进军;

  3、“十五”期间争取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利税36亿元、利润25亿元;

  4、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公司的品牌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逐步、稳妥地在发展中国家建厂,从而将中国的娃哈哈发展成为世界的娃哈哈。

  历数了成绩之后,让我们回归到支撑整个集团销售指标的具体产品及其诉求点,娃哈哈的经营业绩来自于以下产品的集体贡献:

  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娃哈哈现有的产品线余种主打产品,更不要说每个主打产品下不同规格、包装、价位的具体产品了。这些林林总总的产品横跨了食品饮料、医药保健品、服装三个独立性较强的不同领域,而且不同的产品其广告诉求也不一致,有诉求童趣、营养、美味的,还有诉求天然品质、时尚动感、友情关爱的,更有宣传民族情结的等等,目标消费群也不明确,由最早主力诉求的儿童扩展到年轻人、普通大众。下面我们就从以上主打产品(主要是97年前大众广告暴露比较多的)广告诉求中提炼一下娃哈哈品牌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我们知道,娃哈哈于94年成立集团公司以前,儿童营养液一直作为其拳头产品来大面积推广,“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自此“童趣、营养、美味”的广告格调被迅速传播开来,其后的AD钙奶、铁锌钙奶、维E钙奶和第二代AD钙奶都在沿袭儿童营养液的风格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扩大了“童趣、营养、美味”的想象空间,但自从90年代中后期产品诉求开始泛化,只有少数的产品如娃哈哈果汁、高钙果C仍旧能够继承原有的诉求方向,其他产品如非常可乐、有机绿茶、香瓜子等主打产品基本都脱离了原来的诉求方向,因此在提取核心价值的产品找寻中就要忽略掉它们的声音,这样才能比较精准、到位。核心价值提取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分析得出娃哈哈品牌的核心价值就是针对目标消费群(广大的儿童)充满童趣、联想积极的美味食品及食用时的美好感觉及体验。针对这一核心价值,我们来逐个检验每个产品品类及其相关性:

  1、医药保健品类:该品类是娃哈哈得以成名的拳头品类,除个别产品如维生素C含片针对所有人外,基本构成了品牌核心价值的骨架;

  2、乳品、果汁、罐头系列:这三个品类首先都属于儿童比较爱食用的食品(饮品),其次其拳头产品的广告诉求有力地支撑了品牌核心价值,它们对娃哈哈品牌资产的累计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

  3、饮用水系列:该品类隶属于食品饮料大类,加之广告诉求上仍以感性为主,只是在诉求方向上稍稍偏颇一点,偏向更为广泛的年轻人群,但对品牌核心价值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4、茶饮料、碳酸饮料、运动饮料:这三大品类虽属于饮料类,但是其各自的诉求方向基本互不相关,与品牌核心价值相去甚远,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稀释了娃哈哈业已形成的品牌核心价值;

  5、童装系列:该系列完全游离于食品大类,只是由于目标消费群大体相同勉强可以归属于整个品牌家族之内,但是这种极不相关的产品会造成品牌核心价值由泛化走向空洞。

  宗总在 “十五”规划和2003年春节团拜会上均提出娃哈哈要逐步向多元化企业进军并明确提出要进军日化行业,笔者认为娃哈哈进军日化领域必须首先要迈过三个坎即如何处理日化产品即将给原有品牌核心价值带来模糊化空洞化的倾向、即将进军的日化行业的市场拓展空间还有多大、娃哈哈既有的渠道优势能否继续发挥强势分销能力。

  1、日化产品对品牌核心价值产生稀释、糊化等负面影响(下图为产品线延伸方向)

  娃哈哈品牌的核心价值决定了其产品延伸的方向必须沿着童趣、食品饮料和营养保健三个方向进行产品线扩张,而不能背离这三个方向。而日化产品的导入唯一能做的就是沿着童趣方向开发儿童洗化、护理、保养等相关产品,然而这就对原有消费群造成了负面引导,因为毕竟儿童们只对好吃、好玩的东西感兴趣,而对其他的日用品却没有概念。这样娃哈哈就必须从其父母着手进行引导和培育市场,必须引导父母的购买决策行为,这样一来,娃哈哈的广告风格就变为几种:既有童趣的食品诉求,又有大众的民族情结宣传,还有年轻动感的时尚品位,最后又加上不太和谐的洗化护理用品,这样娃哈哈还能够保持一个集中稳定的市场形象吗?

  通过以上分析娃哈哈产品及其目标消费群就可发现,现在的娃哈哈各产品面临着这样几组消费人群:儿童、年轻人、普通大众,这样的几组人群与几种不同产品品类相互交叉就会产生一个现场购买时的购买联想问题,毕竟不同层次的目标消费群组之间在生活状态和价值观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化,对品牌的联想也有着不同的消费感性。比如某个年轻人在售场挑选运动饮料时凭第一感觉会在红牛、农夫山泉等品牌间选择,如果他不很了解这些运动饮料品牌,那么他的朋友也会告诉他娃哈哈不如农夫山泉感觉好,或者会说娃哈哈是专门给儿童喝的或者说娃哈哈太杂了小心喝到洗化品的味道等等,那么仅仅因为这句话整个品牌旗下的所有产品都会无形之中受到不同层面的负面影响,结果不仅不会产生“1+1》2”的良好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娃哈哈在进入一个及其陌生的市场前必须对该领域进行仔细分析,既要分析已经占据的市场,也要分析即将进入的市场,下面我们就针对已经占据的比较典型的几类市场重点分析一下,这几块市场是娃哈哈市场贡献比较突出的领地。在此我引用权威比较高的新生代市场研究公司CMMS2003全国调查数据(30个主要城市15-64岁的消费者,每年的样本量达到70000人,其中某品牌竞争力指数=相对市场份额×消费者忠诚度×品牌成长指数×100)。

  1、瓶装水市场:该类市场是娃哈哈优势比较大的市场,占据其饮品销售额的1/3强。该类市场娃哈哈的消费者市场份额为17.14%,消费者忠诚度为53.69%,品牌成长指数为99.84%,则其竞争力指数为48.93,低于农夫山泉(农夫山泉品牌竞争力指数53.17,消费者市场份额为18.78%);

  2、茶饮品市场:娃哈哈品牌竞争力指数为8.46,分别低于康师傅66.80和统一60.77;

  3、果汁饮料市场:娃哈哈品牌竞争力指数远远低于统一88.55、康师傅34.43和露露23.38;

  由以上三块典型市场品牌表现并结合CMMS2003分析结果数据来看,康师傅、统一、雀巢等在饮料行业表现不俗,成为消费者忠诚度最高的品牌,娃哈哈在赖以成功的饮料市场还不具有相对垄断优势,还不能算是领导品牌,市场地位还不稳定,面对日益竞争的形势仍需要继续踏踏实实、精耕细作。

  那么娃哈哈即将进入的日化行业是怎样的一种形势呢?椐新生代市场研究公司CMMS2003全国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日化用品领域,本土品牌面临着洋品牌的重重阻隔:香皂、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化妆品、洁肤品、润肤品、洗衣粉等8个日化行业,洋品牌占据5个行业的榜首,本土品牌只占上榜品牌总数24个之中的5个,而其中最具消费者忠诚度的品牌大多是国际名牌。宝洁、联合利华、高露洁、花王等国际巨头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在洗发水、香皂、洁肤品、化妆品、牙膏、沐浴露等行业,赢得各消费层的广泛信赖,国内只有雕牌等个别品牌利用价格战、二三级渠道优势能够与他们展开抗衡(如下表所示):

  在日化领域的8块市场中,香皂、牙膏相对来讲应该是娃哈哈人的首选之地,因为可以和儿童用品走的很近,行业门槛也不高。然而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数据来看,这两块市场的所有一级市场均被1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占据,各种广告扎眼、售场铺天盖地,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品牌格局和品牌忠诚,在高中低档各自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娃哈哈只有选择二三级市场的中小城市进行布局,而且价位不能定位太高,这样的一块市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品牌泛化的娃哈哈来说能否顶住其他专业品牌的竞争也很难说,至于其他几个品类不仅相关性谈不上,而且由于生产技术条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等原因成功的可能性更渺茫。市场空挡的大小是由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决定的,假如娃哈哈必须进入上述市场,那么决策者必须审慎地思考一下整个空挡还剩下多少发挥的余地,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和日益理性的目标消费群你如何吸引他们持续不断地进行购买,怎样培育他们的品牌忠诚等等。

  从不少关于报道娃哈哈成功之道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厂商捆绑在一起的联销体和有序的利益分配是娃哈哈迅速成长的营销法宝。凭借这种利益共享的联销模式娃哈哈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间商促销,从而占领了全国市场、有效的控制了串货,这在一定发展阶段是积极的有效的,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经销模式只是一种相对的比较竞争优势,不是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日化产品在搭乘便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渠道的阻力。

  第一、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是在原有糖酒批发公司、农贸市场、个体私营批发商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模式在市场价格透明度不高、竞争不太激烈的的二三级市场具有生命力,然而在相对成熟的省级城市则并无优势可言,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超级连锁终端大卖场都直接要求与厂家直接合作,且由于其实力雄厚吞吐巨大,其政策优势很明显,经常利用账期等原因拖欠货款,这样的话其他经销商或批发商就没有竞争优势,那么预付款就无法回笼,造成联销链条肢解。

  第二、联销体模式的核心在于使营销链中的每个人都有钱赚,娃哈哈宣称其设计出了一套层次分明、分配合理的价差体系能够有序地分配各级经销层次的利益,但仔细思考一下,这种“有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谁也不能确保经销商没有怨言、没有小动作。从了解到的实际销售来看,娃哈哈凭借其先入为主的控网方式要求商打预付款并借机压货,同时把对经销商进行促销和协助理货作为一种变相的渠道安慰,这种单向式的压售策略犹如紧蹦的链条面临着进一步的市场考验,家电领域普遍存在的串货、罢售、倒戈、官司不断便是很好的说明;

  第三、一般的日化产品虽与食品饮料等产品在渠道上没有冲突,但该类日化产品比较特殊,正如前面分析的日化产品必须进行儿童定位方向,否则必须在品牌上另起炉灶。然而现实的消费行为决定了父母给儿童买的东西必须在信任度极高的大商场或连锁大卖场,否则家长们只有去专业点去购买这就决定了在渠道筛选上只能依靠连锁超市或大商场,这样现有的销售渠道对日化产品的适用性不高或不适用,那么再次选择渠道对娃哈哈来说不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吗?

  第四、新的阶段营销转型和渠道转型也大大削弱了既有渠道的适用性。加入WTO的市场大环境无疑对于娃哈哈的传统经销渠道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连锁巨头和超级大卖场在买方市场环境下将对传统渠道进行洗牌,那么这种有序分配利益的联销体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在整个联销链条都将面临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怎样确保有序利益,唯一只有通过厂家让利来维持平衡,但长期这样是行不通的;

  第五、日化产品的市场导入是需要培育市场、引导需求的,这部分营销成本按照现有模式来看主要发生在大众煤体和渠道交割上,大众煤体的投放无疑会稀释品牌核心价值,引起消费视觉模糊。这样为避免原有品牌受到伤害必然在渠道上加大投入,各种促销费用和让利以及人员的扩容必然导致销售管理问题,这样两套产品体系是由一般人马来管理还是专门聘用另外一批专业团队呢?显然这是比较现实的营销问题。

  农发行的信贷业务从性质上看,分为两大类,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近年来,农发行不断强化支农功能,本来就处于补充和次要地位的商业性业务比重进一步下降。因此,目前农发行的各项支农信贷业务中,绝大部分是政策性业务。根据决策机制、风险承担等的不同,农发行的政策性业务又分为政策指令性业务和政策指导性业务两种。前者指经特定程序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风险补偿机制和服务对象明确的业务;后者指按国家政策要求经办、可择优选择服务对象的业务。农发行的政策指令性业务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粮棉油、肉、糖等储备信贷业务,如中央和地方粮油储备贷款、调控粮油贷款、国家和地方储备棉贷款、国家全额补贴储备糖贷款、国家和地方储备肉全额补贴贷款等;二是托市收购和国家临时存储信贷业务。2004年后,国家对重点粮食品种小麦和水稻在其主产区实施最低价收购政策;2008年以来,国家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连续出台粮油临时存储政策,对全国17个省区的油菜籽、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临时收储。近年来,国家托市收购和临时收储数量大幅增长,农发行在这方面的贷款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国家政策指令性粮棉油收购对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剧烈动荡的背景下,上述积极作用尤为显著。以棉花市场为例,2008年底至2011年8月,受国际棉花市场冲击和投机资金炒作影响,国内棉花市场大起大落,经历了一个过山车般的行情。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于2008年11月20日创下10395的低点后,逐渐攀升,自2010年9月开始快速拉升,9月初为18002,到11月11日已达31301,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价格上涨13299,涨幅73.8%。此后,经历近5个月的高位震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从2011年4月份又开始快速回落,4月初为30008,8月末新棉上市前已经跌至19307,跌幅35.6%。自此以后,棉价再没出现过大幅震荡,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基本在18000~20500间窄幅波动。棉花市场从大起大落剧烈震荡转变为窄幅波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正式出台。2011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宣布对新疆等13个棉花主产区符合国家标准的棉花,当市场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临时收储价格(2011年度为19800元/吨)时启动收储预案。接下来的2012和2013棉花年度,国家同样在主产区适时启动了临时收储预案,并适度将临时收储价格提高到20400元/吨,以保证棉农的利益。棉花临时收储制度犹如定海神针,有力促进了国内棉花市场的稳定。同样,对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和对玉米、大豆、油菜籽的临时收储以及国家储备糖、储备肉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主要农副产品市场稳定、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发行政策指令性业务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政策性收购规模越来越大,农发行贷款投放量大幅增加。2009~2010年度,国家要求各承储企业按照“对农民交售的粮食不限收、不拒收”的原则,实行敞开收购,与此同时,国内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农发行政策指令性贷款投放量也大幅增长。2012年夏粮收购中,政策性收购贷款占夏粮贷款总额的56%,同比增幅超过250%。2012年末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中,储备粮油贷款、粮油调控贷款、棉花储备贷款、国家储备糖贷款余额数量分别是2005年的1.98、2.86、15.28和7.7倍,比2008年末分别增长39.6%、55.8%、448.6%和223.5%。2013年10月末,政策指令性贷款余额近万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总量的四成还多。由于市场价格低迷,以往正常的抛储操作很难顺利实施,2013年上半年,菜籽油多次流拍,棉花抛储进展缓慢,使得农发行贷款占用时间延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计划规模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不得不压缩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业务的信贷规模。

  企业库存量大幅增加,仓容普遍紧张。由于近年来粮食连年增产,而下游需求不振,农发行开户企业粮食库存居高不下。2013年8月末,农发行企业粮食库存量已超过1998年的峰值,再创历史新高。上述情况导致2013年夏粮收购和秋粮收购中多个主产区出现仓容紧张问题,其中,黑龙江省秋粮收购仓容缺口近1000万吨。

  贷后管理难度加大。“钱随粮走、库贷挂钩、封闭运行”是农发行粮棉油信贷业务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目前这一方法却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需要定期查看的粮食总量太大,收购网点大幅增加,其中大多是中储粮总公司的委托库点,而农发行的一个县级支行总共才有2~3名信贷管理员,查库监管的任务很重,对于代储库点的监管则更为困难。同时,在结算支付环节,中储粮为保证粮食质量,往往是在验收确保合格后才给交储的企业支付粮款,钱粮有时并不能完全同步走,因此增加了农发行信贷监管的难度。此外,近年来中储粮总公司采取统贷统还方式,由总公司统一从农发行贷款,分拨给各地的分公司收购粮食,贷款最后由总公司统一偿还,更进一步加大了农发行信贷资金的监管难度。

  对产业链下游行业的影响过大。目前,农发行每年支持收购的粮食占全国粮食商品量的60%左右,支持收购的棉花占全国棉花生产量的50%左右,政策性收购价格对全国粮棉价格影响巨大。近年来,为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国家连续几年提高托市收购和临时收储价格,而同期国际农产品价格却大幅下跌,导致国内外价差不断拉大(每吨价差,棉花曾达5000多元、糖1000元,玉米600元),下游棉纺企业、粮油(食糖)加工企业成本高企,利润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明显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以来,棉纺织行业所受影响最为显著。据欧盟海关统计,2010~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所占份额依次为42.5%、41%和39.9%,呈持续下降态势。而同期,孟加拉国和东盟由于成本优势,市场所占份额持续上升,2012年上述两者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9.4%和8.3%。

  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仅以国储棉为例,2012年棉花收储价为20400元/吨,每吨比市场价格高出2000多元,2013年国家计划抛售450万吨国储棉,如果抛储计划全部完成,国家将承担90亿元的亏损,这些亏损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

  当前政策性收购出现上述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各类农副产品和棉纺织用品需求明显下降;农业科技进步,国内粮食供给增加等。然而,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连年实施的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产品较强的正外部性和准公共品属性,世界各国对农业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持政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水平占农业总产值的30%~50%,印度、巴西、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20%,而中国则不到10%。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水和耕地资源有限的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支持的方法。无论是最低价收购还是临时收储,都属于价格补贴,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它是政府对生产者的一种间接补贴,属于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提高了消费者的支出成本,对消费者不公;二是造成了社会总效用的减少。因此,这一手段通常只作为干预市场的短期工具,待市场秩序恢复正常之后就必须马上退出。而我国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多年使用这种方式,且采用这种方式支持收购的农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收购规模越来越大。2012年年末,农发行政策指令性粮油贷款接近700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占全部粮油贷款近八成。而棉花、食糖和油菜籽国家临时存储,近三年几乎成了常规性的敞口收购,在市场收购中占主导地位。

  尽管近几年油菜籽收储价年年提高,但同大豆一样,油菜种植面积仍然持续下降,其中农民比较收益下降是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食用油市场低迷,上半年国储菜籽油拍卖量远未达到计划拍卖量,库容吃紧,成为收储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同油菜籽临时收储一样,国家食糖临时收储也面临同样问题,收储价格年年提高,收储量年年增长,导致目前企业库存高居不下,对市场价格回归正常水平构成巨大压力。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只是对市场的一种补充和纠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政策性收购成了主导,这无异于将一种临时的带有辅的调节工具当作了一种常设的主要工具,与市场经济的方向背道而驰。

  在这方面,美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有过沉痛的历史教训。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经历了一个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支持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出资建立农技推广机构等)——干预农产品供给(价格和收入补贴等)——回归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农业风险补贴、营销援助贷款和贷款不足补贴等)的过程。

  美国建国初期,政府主要通过争取低关税、兴建基础设施、出资建立农技推广机构等手段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并未直接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干预。19世纪末,由于贷款压力加大和运输价格上升等原因,美国农场主的经营面临困境,代表农场主的利益集团向政府施压,要求采取措施保护农业,于是政府开始以立法形式控制了与农产品价格相关的运输价格,通过间接调控农产品价格来支持农业。1933年,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授权农业部长同农场主和农产品加工商签订销售协议,以维持农产品价格,保证农场主收益。此后,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成为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核心内容。20世纪70年代,这种政策出现了严重后果,一方面,政府承担着巨额农业补贴负担,另一方面,农产品严重过剩。尽管政府采取了对外援助、对内发放食品券等措施缓解上述矛盾,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巨大的效率损失。为提高支持效率,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缩减农业补贴,并在1996年通过的《农业法》中确定了缩减农业补贴的政策改革方向,这是美国农业支持政策转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目的是促使农场主面向市场调整生产。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该计划一度被中断,直到《2012年农业改革、食品和就业法案》的出台。这一法案取消了直接支付、反周期支付、乳品价格支持计划、牛奶收入损失支付和乳品出口刺激计划等价格和收入支持措施,代之以农业收入风险保障计划和庞大的保险计划。

  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我国要尽快调整农业支持政策。一是稳步减少直至取消以价格支持为主导的间接补贴,消除政府过多干预造成的影响,纠正“政府失灵”。同时,实施目标收益补贴(即差价补贴)。具体的做法是,由政府预先确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农民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销售。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启动该政策,按两者差价补贴农民。目标收益补贴既有价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补贴的性质,是由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型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政策措施,比较适合当前中国的情况。二是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从美国农业支持政策演变过程看,采取农业保险方式支持农业是大势所趋。这种市场化的方式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民收益,又不违背WTO有关规定。现阶段,我国应加快试点粮食产量指数保险、粮食价格指数保险;中长期来看,应加快研究种粮目标收益保险,以种粮收入为保险标的物,通过指数保险的方式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促进粮食生产。三是按照WTO有关规定,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包括为农产品营销和促销提供贷款支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研发及技术推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

  短期看,如果国家调整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会给农发行粮棉油业务带来重大影响:首先是市场化收购比重上升,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其次是许多贷款管理方法,包括封闭运行管理模式都将面临调整。但从长远看,国家的这种政策调整为农发行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机遇。一是有利于促进农发行在市场化大潮中锻炼成长,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快地向现代一流农业政策性银行迈进。二是农发行在做好粮棉油信贷业务的基础上,可以将更多信贷规模投向农业科技、城乡一体化等领域,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三是从国外农业支持政策的经验看,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有多种方式和多个领域,农发行支持我国农业发展还有广阔的拓展空间。目前农发行对农业的支持,主要集中于流通环节,对生产环节和产后深加工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今后农发行可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以提高农业劳动比较生产率;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优势涉农产业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大力支持正规的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条龙综合服务。

  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我市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目前,所有病人病情稳定,对症治疗均有好转。

  1.1 发病情况 2011年7月24日中午,在鸿福大酒店举行婚庆的400余人进食由鸿福大酒店提供的午餐后,于2011年7月24日13时左右出现首发病例。临床表现为:头晕、腹痛、紫绀、呼吸困难。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为24日13-16时。至2011年07月25日下午15时,因头晕、腹痛、嘴唇青紫等症状接受入院治疗45人,门诊留观104人。

  1.2 病例分布 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86岁。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鸿福大酒店四楼进餐人群中。

  1.3 发病前72小时进食情况 149例病人7月24日中午共同进食过鸿福大酒店提供的餐饮服务。其食谱为:盐水虾、螃蟹、海参鲍鱼汤、油浸鲢鱼、四喜丸子、扣肉、松仁玉米、肉丸饺子、炝拌头菜、芹菜拌牛肚、海米拌菜豆、圆葱拌猪肝、海米拌黄瓜、酱板鸭、红烧长脖鱼、火腿、烧鸡、西瓜。对跟踪到117例病例进行发病前72小时进食情况回顾性调查:均食用7月24日中午婚宴中提供的海参鲍鱼汤。

  1.4 现场卫生学情况 经现场调查发现,鸿福大酒店加工场所生、熟食间分开操作,周围无污染源,水为市自来水,加工用设施、设备比较清洁,餐饮用具购买消毒餐具,采购食品索取检验报告,库房及厨师个人卫生状况良好,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1 潜伏期 首例病人于7月24日13时左右发病,末例病人于7月24日18时发病,最短30分钟就发病,最长的5小时后发病,病人集中于30分钟到3小时后发病。

  2.2 中毒表现 紫绀42人,占病例调查人总数的35.9%。腹痛12人,占病例调查人总数的10.3%。头晕108人,占病例总数的92.3%。头痛58人,占病例总数的49.6%。恶心24人,占病例总数的20.6%。17人呼吸困难,占病例总数的14.5%,昏迷5人,占病例总数的4.3%

  2.3 临床资料 文登市中心医院、文登市整骨医院均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重症比例进行亚甲蓝治疗,轻症病例进行吸氧、补充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症状马上减轻。

  2.4 实验室诊断资料 调查现场13时30分对剩余饭菜、食盐、味精等留样做理化分析,结果如下:食盐亚硝酸盐平均含量为1.9mg/kg,味精1mg/kg,火腿4.7mg/kg,偏口鱼4.7mg/kg,丸子10.2mg/kg,菜豆12.9mg/kg,猪头肉3.1mg/kg,头菜0.2mg/kg,黄瓜6.0mg/kg,梅菜扣肉11.2mg/kg,松仁玉米2.5mg/kg,芹菜炒牛百叶66.7mg/kg,海参127.4mg/kg,鲍鱼621mg/kg。7月24日晚12时对库存海参、鲍鱼、百叶、碱粉采样分析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1mg/kg,7月25日上午8时对海参鲍鱼汤调味品家乐香浓鸡精、鲁晶精制盐、金洋纯牛奶、太太乐纯蛤精、家乐浓缩鸡汁、大橱四宝骨髓浸膏采样分析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1mg/kg。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曾初步判定为一起进食海参鲍鱼汤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经实验室对可疑食品样本检测证实,暴露因子为海参鲍鱼汤中的亚硝酸盐。海参鲍鱼汤的原材料、调味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比较正常,但成品海参鲍鱼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怀疑为人为性投放。

  从本起群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潜在威胁上看,可定义为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着边调查边处理的原则,及时地进行了如下处置:

  4.3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撰写了初次调查报告、结案报告,并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4.4 督促鸿福大酒店方面建立长效的饮食卫生管理机制,切实保证食堂工作人员的从业培训和持证上岗。

  由于调查及时、处置得当,有效地防止了事件更严重后果的发生,到结案报告时,未发现新的中毒患者。

  这次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以来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审汇编20*年度全国粮油统计年报,研究分析今年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安排部署全年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并通报全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考核结果。国家粮食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聂振邦同志对会议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去年的粮食宏观调控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20*年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关键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成效显著,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和粮价基本稳定,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年,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粮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形势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我们加强研究分析,密切关注粮油市场动态,及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和建议。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我国粮食安全中长期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关于大力发展植物油产业提高国内市场控制力保障安全的措施意见》,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加强对完善玉米深加工有关政策措施的研究,完成了《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协助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二是及时开展粮食供需形势和有关政策措施的分析研究,先后向中办、国办和国家发改委报送了《当前我国粮食购销存基本情况及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建议》、《当前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及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等多份材料,及时反映全国粮食收购、销售、库存、价格等变化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三是适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座谈,及时反映粮食调控工作的最新动态。召开了市场专家座谈会,形成了《关于当前粮食价格及走势分析的报告》,并报送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

  一是适时组织召开小麦、早籼稻、中晚稻、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收购工作,分析预测粮食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二是认真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展中央储备玉米、国家临时储存玉米和粳稻收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印发了20*年小麦、早籼稻、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根据主产区市场价格情况及时启动小麦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适当提高了吉林、黑龙江两省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对辽宁省粳稻实行国家临时储存收购。会同有关部门下达两批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储存玉米收购计划。上述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对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强对粮食收购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组成多个调研组,由局领导带队赴有关主产区检查指导粮食收购工作。总体看,20*年粮食收购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地方政府、农民和粮食企业都比较满意。

  一是做好临时存储粮食的销售工作。加大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小麦销售力度,适时调整销售底价。二是为满足南方主销区和养殖大省对饲料玉米的需求,从20*年11月起,安排中储粮总公司结合中央储备玉米轮换向市场投放部分储备玉米。此后安排部分中央储备玉米每周公开竞价销售。三是在京津沪和东南沿海等主销区及时安排抛售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以及对部分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定向销售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四是继续做好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的跨省移库工作,充实销区粮食库存,改善库存地区结构,缓解了主产区收储压力。

  一是及时下达中央储备粮年度轮换计划,加强对轮换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二是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59号)有关要求,研究提出了下一步中央储备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增储方案。三是妥善解决国债投资建设粮库的产权归属问题,将各方协商一致同意划转的国债投资建设粮库名单提交财政部,组织进行专项审计。四是督促各地积极充实储备粮油,合理测算地方储备粮规模。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充实地方储备粮油,尤其是成品粮油(含小包装),以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和应急能力。在反复测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国地方储备粮规模初步建议数,并已分别征求了各地意见,拟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协商后抓紧下达。

  一是切实加强食用植物油统计,认真完成社会粮食供需平衡调查。修订完善《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建立食用油统计信息直报制度,适时召开社会粮食供需调查数据分析评估会,及时完成数据汇总和调查报告撰写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市场监测工作,全面推进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强化国家粮食局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系统的功能,每周编印《粮油市场监测信息》,实现了全国200多个重点食用油企业统计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安全管理。三是对相关食用油企业信息直报人员进行了统计基础知识培训,组织编写《粮食流通统计培训教材》。此外,完成了“社会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开展情况”等六个专项统计调查课题。

  一是指导各地做好抗灾救灾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先后5次下发电报通知,并派出多个工作组赴灾区指导和督促抗灾救灾工作。二是各级粮食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应急抢险抗灾工作。各地普遍成立了抗灾保供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粮食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确保灾区粮油市场货源充足、价格平稳、供应正常,没有出现粮油断档脱销和排队抢购等现象。抗灾期间,贵州、安徽、广西、湖南、江西、四川、广东等地的部分市县及时启动了粮食应急预案,保证粮油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三是继续做好粮食应急相关工作。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及时报送健全粮食应急体系的有关材料。大多数省份已成立了粮食应急工作指挥部,建立了粮食应急加工指定企业和应急供应指定企业等应急保障体系。20*年,北京、江苏、陕西、青海等地先后开展了应急演习演练活动。

  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地方举办产销合作贸易洽谈会,做好粮食产销衔接工作。20*年全国共举办各类粮食产销衔接交易会17次,签订粮食购销合同380亿斤。二是认真落实关内销区到东北采购粳稻运费补贴政策。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分别在哈尔滨和长春召开了产销衔接见面会,产销双方企业共签订稻谷和大米购销合同227亿斤。此。

相关推荐
  • 鼎点娱乐注册-首选
  • 主页〞大时代娱乐挂机〝主页
  • 杏悦注册-注册首页
  • 首页:M5娱乐平台:首页
  • 恒悦招商-恒悦主管-开户
  • 首页*玄武注册*首页
  • 大摩注册-招商主管
  • 首页-皇马注册-首页
  • 首页《恩佐娱乐挂机
  • 聚星娱乐-登录首页
  • 友情链接: